时间:2024/5/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两千年治所一一

合阳城

合阳城作为合州古城的称谓,源于何时已不得其考。但合阳城肇始于垫江县城,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却是不争的事实。垫江县城修于秦,筑于瑞应山之南、涪江之北,又有三江流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为当时巴郡十四城之一。由此而下,经两汉、三国、西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朝代不断更替,建制也由县升郡,由郡置州,合阳一直都是县城、郡所、州府所在地而不曾有大的中断。除宋末元初钓鱼城保卫战36年外,合阳城始终是合川历史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区域内最重要的城市。历史上,合阳城历经多次战火、水害的毁损,或重建或修缮,一直屹立在三江之上,成为合川人民生生不息的象征。现有合阳城遗迹,主要为明清两代重建和修葺(qì)后的城市遗存。年,明天顺七年,知州唐珣奉旨在合阳原址重筑合州城,用条石砌成高5.7米,上阔4.3米,下阔5米的城墙。整座城东、南分别滨临嘉陵江、涪江,西抵落阳溪,北据瑞应、纯阳二山,周长16.2里。计有石卷城门11道,城东有迎晖门、广济门(东水门)、望江门,城西有落阳门、演武门(塔耳门)、观德门,城南有会江门、阜民门(大南门)、文明门(学昌门),城北有迎恩门(北门)、瑞应门。城门之上均建有重檐或三檐歇山顶城楼,飞檐翘角,颇为壮观。由此定格了千年合州城的恢宏格局。合州城内,各街巷依山形地貌,顺势而建,从不同方向分别连接陆路和水码头。城内公共建筑,除衙署以外,有文庙,有武庙,有各式会馆以及宗教场所,其中最重要的当数合州学宫,即文庙。合州文庙,始建于公元年,后经北宋末期的迁建,明清时期数十次的重建和改扩建,到了清光绪元年(年),一座布局严谨,规模宏大的文化建筑群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由中轴线,东西两副轴线三大组群构成。在中轴线逐层提升的台基上,递次展布的主要建筑是:

▲合州文庙图《合州志》光绪本

宫墙——红墙黄瓦,正中为单檐式照壁,题名“宫墙万仞”,照壁两侧为重檐式门楼,称为“天地门”,上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横额。整个宫墙将中轴线建筑围绕,形成与东、西副轴线建筑相对独立的布局。泮(pàn)池——呈半圆形,一共三座,每座泮池上建有一座石桥,供入学仪式所用。古时,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要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从戟门入,登桥跨泮池,进入大成殿礼拜先师孔子,然后到儒学署拜见教官,这个入学仪式称为“入泮”。灵星门——为四柱三进牌楼,门楼屋面为黄琉璃筒瓦,单檐庑殿顶,下为青石护栏围绕的须弥座台基,台基前后踏道共三出。大成门——歇山式两开建筑,该建筑东西两侧分别是名宦祠和乡贤祠。大成殿——文庙庭院中竖向最高、体量最大的标志性建筑。因孔子被奉为“大成至圣先师”,故有此名。大成殿庄严华丽,是举行孔子祭典的重要场所。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木结构建筑,分心造,面阔七间28.36米,进深2间13米。整个建筑黄瓦飞甍(méng),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有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大成殿正中供奉“至圣先师孔子”彩塑。大成殿两侧庑廊,侧供奉有先贤塑像尊。再往后,是单檐歇山式三开间建筑启圣祠、重檐歇山式五开间建筑儒学门、重檐歇山式五开间建筑尊经阁和被称着斋戒居室的书房。西侧副轴线上为两院三重建筑,前院为学署衙门,后院是讲经堂、讲堂、书房等。东侧副轴线上为文昌宫,左前侧建有奎阁,供奉奎宿(xiù)。奎宿是二十八宿之一,为西方白虎宿的第一宿,在古人心目中,它是主文运和文章的星宿。在明清时期,合州文庙是川东地区州县中规模最为宏大、最具地方特色的建筑群,素有“合州文庙甲东川”之称。

▲上世纪60年代东山文笔塔林家祥摄

除城墙城门及重大建筑外,合阳城区还以自然为师,秉承景城融合的理念,于城内城外的山川之上建有不少楼、塔、亭、阁,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城、江城画卷。会江楼。古时合州城会江门城楼。据文献记载,该楼矗立于州城前,下临江水,蔚为大观。登楼凭栏,近可瞰嘉陵江、涪江交汇,远可瞰东山、铜梁、学士山色,是当时极负盛名的巴蜀名胜之一。诗圣杜甫曾吟诗于它,留下名句“江花未尽会江楼”。养心亭。俗称八角亭,坐落在嘉陵江东岸的学士山上,始建于北宋,因理学家周敦颐为之命名并作说而为世人所知。现存建筑为清朝重建。该亭系三檐盔顶攒尖石木结构建筑,坐西面东,亭身呈八边形,层层逐檐上收,分设八只亭角,上下檐角参差错落,不相对应,形态别具一格。登此楼,观三江两岸及合川城景,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历为合川重要的风景名亭。文峰塔。位于今天南城文峰街,因塔身呈灰白色,俗称白塔。始建于年,共13层,通高62.2米。从底层沿石级螺旋而上,可达第十一层。每层均刻有圆雕神像供人祭祀。塔外每层洞口上方有额楣,题词用青花瓷片镶嵌,分别以“欲穷千里”、“更上一层”、“欲罢不能”、“俯瞰嘉陵”、“扶摇直上”、“路入蓬瀛”、“春风如意”、“气象万千”等语示塔之气势雄伟及美好祝愿。由于保存完好,加之古街风貌的映衬,就今天而言,文峰塔已然成为了合川历史文化名城最显著的标志。

▲养心亭线图(刘智供)

文峰塔属风水塔类型,建造之初,即为振兴文风设意,并名振兴塔。此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游人登临远眺,两江碧水,蜿蜒如带;山峦起伏,万千苍翠;浩天白日,灵丽景致;城郭房舍,尽收眼底。凌霄阁。在合阳瑞应山内,毗邻观音洞,即老瑞山中学内。始建于宋,明代中期重建,清乾隆年间,知州周澄重整瑞山义学,将凌霄阁修葺一新。其阁独标高格,势欲凌霄,一度为明清时期合阳城中的标志性建筑。历史上合州城所建楼塔亭阁颇多,除上述代表外,还有:年,宋代著名藏书家、合州知州晁公武为壮合州古城雄姿建的清华楼。年,合州石照县令杜定在钓鱼山建的“飞舄楼”。年建于东山顶上的慈恩寺白塔(文笔塔)。明朝初年,为纪念明万户董孝文而“奉旨”重建的岁寒亭。胡公堤。合州古城滨江,常被大水淹没,以致内涝成积,城墙倒塌。年,曾任吏部右侍郎的州人胡世赏返回故乡,鉴于合州水患,遂将田产变卖,以巨资修筑了城北杨柳街外嘉陵江西岸的防洪堤,高2丈、宽4丈,长50余丈,历时5年完成。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德,称此堤为胡公堤。这是合州古城重要的防洪基础设施。合州会馆。合州,在历史上因移民众多,又是工商业繁荣的区域中心城市,居住和往来于合州的不仅有本省本地人,更有大量的外省外地人。因此,自清道光年间起,合州便不断有外省人设立的会馆出现。这些会馆既是在此居住的外省工商业者在合州的行会组织,也是外省人在合州城的同乡组织。

▲合川县治城厢全图《民国新修合川县志》

合州会馆之多,有“九宫十八庙”之称。所谓“九”和“十八”皆为虚数,表示多的意思。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广东会馆,建有南华宫;江西会馆,建有万寿宫;广西会馆,建有寿福宫;福建会馆,建有天蟾宫;湖广会馆,建有禹王宫;陕西会馆,建有黎明宫,它们主要位于城内较为核心的商业区,大致在今合阳城和钓鱼城街道办事处老城区一带。这些会馆建筑,都是清代内迁合州的外省人集资修建,建设的规模较为宏大,像寺庙而又与寺庙不同。所不同处,在于各会馆都只有一殿,且各奉一神,如江西会馆奉祀许旌阳,广东会馆奉祀庄周,福建会馆奉祀天妃(妈祖),湖广会馆奉祀夏禹等。除奉祀的正殿外,两厢为鼓乐楼,殿后为首事办事和司香火的处所。各会馆都置有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以其常年收入作为经费开支。会馆平时为同乡行会处理商事纠纷,协调利益,年关节日组织会众团拜宴会,并演大戏,以行乡俗,品乡味,忆乡情。

▲合州衙署图《合州志》光绪本

除合州城有会馆外,在工商业繁荣的乡镇也有会馆,如太和镇的湖广、江西、陕西会馆,三汇镇的福广会馆等。由此可见,由于大量移民的迁入,农业、手工业空前发展,各地贸易日益活跃,千年合州古城逐渐发展成了一座交通发达、功能完备、商旅活跃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话题:今天,合阳城的旧时格局和风貌因城市的开发建设,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部份残垣断壁和口口相传的地名故事。不知你记忆中的合阳城是什么样的?是在古籍书里?在儿时照片里?还是在石板街上?在黄葛树下?抑或是在外婆牵手的小食摊前?不妨说说。

▲重庆府之渝城图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