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5/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写在前面:昨天我写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尝试从历史背景,作者的处境,作者的心境来分析欣赏唐诗,我一直认为,要认真学透并理解唐诗,光靠看翻译是很难领悟其中的深度,也欣赏不到其中的深度,我们必须去了解当时的历史,作者处在什么环境下,在什么原因下写下诗句。所以我喜欢从多方面角度包括历史环境,作者处境来分析,这样的好处,我们不但欣赏到古诗,还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历史知识,同时我也会把很多延伸的历史典故和历史来一一展开写。后面我的诗词类都会用这样的写法。同时也是我一个整理知识系统的过程,希望大家能喜欢。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jiàng)复从戎(róng)。这儿的匈奴实际是借了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典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霍元狩二年(公元前年),汉武帝封霍去病为骠骑大将军,率领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发进攻匈奴。霍去病的兵马和匈奴接连打了六七天,匈奴抵挡不住向后败退。霍去病带兵越过燕支山(就是今天的甘肃永昌县),追了一千多里最终大获全胜凯旋归来。汉武帝为了赏赐霍去病,赐他豪宅美女。但是给他拒绝了,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从此以国为重之将士都会用“匈奴未来,何以家为?”作为明志,历朝历代即便在近现代那些抵抗侵略的爱国将士们也用此句来明志。关于汉武帝:汉武帝历史上给予评价是“穷兵黩武”,但是这个评价有失公允,所以评价是一个人不能只能看片面,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包括历史背景历史环境才能公道的评价。汉武帝在经历汉高祖被匈奴包围,最后用钱赎撤围之事是非常为耻辱的,后吕后又擅权。到了文景两帝又是以和亲为主,在西汉是比较屈辱的事。但是这三代皇帝却是一直在为反击匈奴做着准备,文景用软和让步的手段让匈奴不太过分,实际一直做着大反击的准备工作,尤其到了汉武帝时期,文景之治让西汉国库充足,有了战争的粮草储备,同时汉武帝从战马到兵器都做足了功课,最终卫青和霍去病一战成名。但是汉武帝也是错误估计了匈奴的野火烧不尽的情况,他就想一劳永逸地解决掉匈奴,导致战争确实拖得很久,最终耗尽了国库。不过最大的收获是让匈奴的南庭归顺了汉朝,直到东汉窦宪掉了匈奴,从六国时期就开始祸害中原的匈奴隐患最终被除掉。当然也导致其它少数民族又崛起,而且中原的两汉时代也在这一次次征伐中耗尽了。关于和亲:到了唐代则是一种避免战争和以此来影响少数民族的手段,当然有封大臣或者民间女子为公主,代皇室和亲的事发生。和亲政策在当今也有人抨击(估计又是极端女权主义者或者说根本就是比较无知之人的言论)说:“战争居然牺牲一个女人来解决。”。说出这种言论的是对于战争的残酷是一无所知。作为女性个体来说自然是非常悲惨的命运,但对当时的将士和百姓来说,和亲却可以让成千成万将士和边疆百姓保住生命。魏绛又是何许人也?他是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怅(chàng)别三河道,言追六郡(jùn)雄。分别自然是很愁怅,虽然有所担忧,但是却也有所期盼,期盼魏大能立下赫赫战功,在古代男人的追求是这样的:立功立德立言。三样不能全得,最起码要做到一样,这是古代热血男儿的追求。三河道是古地名,是指河东、河内、河南,这些我们在阅读一些跟历史有关的地名,往往是摸不着头脑,一般来说带河的都是跟黄河有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河东在汉代为并州,就是今天的山西地区,所谓山西,就是太行山以西。山西就是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的地区。除了三河道,三河实际就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和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地区,从商、周开始到秦、汉、唐、宋都是以此为国都,咸阳、西安(长安)、开封、洛阳,实际都是这三个地区范畴的。除了这三河还有河西、河北、河朔和河套。其中河套地区经常有关于历史方面的资料中提及,黄河从宁夏横城到陕西府谷弯成一个“几”字,所谓河套,就是黄河围着的地方,其地历代均以水草丰美著称,故有民谚“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也是经常发生战争争夺的地方,一般占了河套就卡住了侵扰中原游牧民族的命脉。但是此地易攻难守,所以很难控制,后来设了郡可以有效的控制这个区域。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民族的活动范围小,河西最初仅是黄河以西的陕西韩城、合阳、大荔一带。汉武帝时期通过今天的甘肃地区“西域凿空”,河西的范围便扩大到今天的甘肃青海地区。汉武帝在此设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在汉代河西为凉州。六郡雄:原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汉书》中记载其为“六郡良家子”。元狩四年(前年),随着武帝取得第三次大举征讨匈奴的胜利,即移民七十万口,以加强北方边防。东起朔方,西至今居(今永登县)的地区内,设团官,供给移民牛犁谷种,变牧场为农业区,也就是后世的屯田屯兵体制,明代屯兵基本就是沿用此兵制。赵充国就是在这一年,全家移民令居。良家子是旧指出身良家的子女或清白人家的女子。汉时,指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为良家子,后世以奴仆及娼优隶卒为贱民,以平民为良民,遂用以称良民子女。区分良贱是重要的等级界线。赵充国主要成就:先是后期跟李广利征匈奴(霍去病二十几岁就去世,卫青也在汉武帝晚年去世,当时李广利是征伐匈奴的主力将军,但是此人战绩不但平平,还损兵折将居多,或者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汉武帝后期征匈奴频繁失利跟他有很大的关系),不过赵充国却是脱颖而出,其后期也成为当时汉昭帝和汉宣帝镇守和震慑匈奴及氐羌的定海神针。威震匈奴,平定西羌,施行屯田。所以称为”六郡雄”一点不为过。雁山横代北,狐塞(sài)接云中。雁门山横亘在代州北面,飞狐塞远远连接云中郡。雁山:即雁门山。在今山西代县。横代北:横亘在代州之北。狐塞:飞狐塞的省称。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跨蔚县界。塞,边界上的险要之处。云中:云中郡,治所在即山西大同。勿使燕(yān)然上,惟留汉将功。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记汉威德。见《后汉书·窦宪传》。这儿就是突出了在大唐强盛国力军力下的信心,表达出我们要超越汉代的战将们,不但要学习汉代灭匈奴还要超越他们的期盼。整体欣赏:作为唐代革新运动的启蒙者,陈子昂一直强调汉魏风骨。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一扫同类题材的悲切之风,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很能代表陈子昂的文学主张。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首句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前面可以理解成:我们不怕打仗,热血男儿的心境表达无疑,但是后一句作者又表达出以战止战,以和为上策的愿望。第三第四句是惜别之情,同时勉力好友如赵充国一样能立功。第五第六句则是指出送别的地方和好友要前去的边塞地点。最后两句则是期望好友能旗开得胜,把外敌抵御在边疆外,能建功立业。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本为贵公子》)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令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精装正版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3本典藏版淘宝¥29.8¥购买已下架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